温家宝总理2007年9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诗作《仰望星空》,全诗如下: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四句,简洁明了,充满着理想与浪漫主义情怀。如果单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我不知道诗歌大师们是如何评价的,但我个人认为,虽然略显自白,但抒情的意味深远。温总作为中国领导人之一,在国家关键媒体上发表他的诗作,自然充满了许多政治意图。如果去逐字解读这篇诗作,容易使人陷入形而上学的误区。
我只想从诗作的本身意境来赏析,诗歌中的理想和浪漫,是目前金钱、功利和短视的中国大众所缺乏已久的。 诗中提到:天空、真理、正义、胸怀这些词眼,赋诗明志。无不体现其人文哲学情怀。温总理在诗序中引述了黑格尔的名言写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诗中的天空,并非大自然的宇宙空间,从政治上来看,“天空”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物质与经济的改变。这位教育家认为这三个方面的顺序,心灵为第一,再是政治体制,最后才是经济。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表面上看是捷径,但最后是走不通的。我觉得不对,应该政治体制为第一,再是心灵,最后才是经济。为何呢?因为只有好的政治体制才能凝集人心,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大国的崛起,首先应当是政治体制的先行,然后才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前进动力。 可是近五十年来,我国的知识分子去仰望星空的眼光,不断被各式各样的政治运动乌云所隔断。从文革至今,风浪中的中国知识层逐渐“无可奈何花落去”,把自己的思考方向和行为表达,从星空转向脚下,开始“两耳不闻世间事,一心追求赚钱经。中国的知识精英们无心继续仰望天空,只把眼光转向了预测“花生丰收”、“楼市涨落”、“股票潜力”,没法青史留名,那就先捞个满盘黄金吧。
从过去毛泽东时代的理想共产主义的过度实践,急转到邓小平的“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彻底实用主义的改革思想,使得国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民族性,被彻底释放,到底正确与否,只要能把经济搞活,能挣钱发财,已成为判断任何人、事、物是否存在的最高指导思想。 近年,一切向钱看的纯功利主义的代价,已经从日益凸显的环境破坏、贫富分化、官商腐败等等各方面赤裸裸地暴露无遗。 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正是体现了政府对于彻底实用主义的反思,是对忙着“赚钱”的中国知识思想界抬起头来仰望星空的鼓励。但是否更暗示着今后仰望星空的眼睛,不会再受到乌云的干扰,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例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