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南汇教育网 >> 方法例题 >> 语 文 >> 九年级语文 >> 正文
2009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傅嘉德
2009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评析--傅嘉德
作者:佚名    例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570    更新时间:2009/11/27           ★★★   【字体:

给语文教学以较好的导向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卷评析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傅嘉德

 

    2009年语文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79年级的各项要求,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注重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着力引导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09年的试卷“稳中求变”,“稳”体现在试卷的大框架延续去年,保证试卷结构的简约;“变”体现在文学名著的阅读、语言运用题的题型有一些探索改革。试卷考查内容具备合理的覆盖面和比较适当的比例,题型简单、明了,比例配置恰当,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l”,较好地保证了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

同以往一样,2009年的试卷仍然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试卷语言材料的选择倾向于经典作品,如课文语言材料选的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和普利什文的《林中小溪》,课外现代文阅读的选材是梁晓声的《老水车旁的风景》,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是《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文言文取材经典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命题选材明显带上了“经典化”倾向,这对纠正考试功利化,引导教学重视经典阅读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不能离开对名著的阅读。2009年的试题仍然重视文学名著的阅读,两题都出自课文中要求阅读的名篇,学生应该非常熟悉。命题的重点也是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如:

    1.《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

    2.《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有哪两种宫廷游戏?表演游戏的是哪些人?

    《西游记》是学生喜欢读的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多年来一直热播。命题紧扣“读”字,着眼于作品的主要情节,只要学生读过这部作品,了解大致的情节,这道题是很好得分的。《格列佛游记》也是教材推荐阅读的作品,这道题涉及的内容是教材中精读片段的内容,所以考得稍微细一些,着重考查学生精读的状况。

    二、注重回归课本

    中考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然兼有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功能,我们就必须关注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状况。因此,试卷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背诵默写等内容,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均来自课文,此外,还涉及部分课内的现代诗文名篇。课外现代文阅读所选材料的水平与教科书文本水平相当,考查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命题者注意变换角度、编出新意,既避免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又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重新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分析已学的文章,较好地兼顾到了题目应有的开放性。这样的设题,有利于引导语文的教与学。如:

    3.细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4.诗人到康桥去“寻梦”,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与他的“梦”有什么联系?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重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诗歌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这就避免了考查课文的结论性意见的做法。例4通过“梦”这个点,将诗歌中各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地理解作品的构思、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较好地考查学生综合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试题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一些开放性试题,为考生提供一些新的情景、新的材料、新的信息,启发他们理解、分析、归纳、鉴赏、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利于想像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如:

    5.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6.揣摩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5题抓住一个点——“谏”,将三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要求学生从“谏”所反映的“民意或民生”这一角度,分析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引导学生联系比较和拓展,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地,避免了单篇课文的死记硬背。例6和例7分别是对作品中关键句子的理解和对文意的理解,试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这样的试题,对阅读教学的导向是正确的。

    四、体现阅读教学的特点,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现代文阅读的试题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评价要求,注重整体的阅读和理解,在不肢解文章的前提下着重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阅读的规律,体现阅读教学的特点,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现代文课外阅读材料是两篇文章,一篇短文,是有关水资源的科技说明文,其内容与学生学过的地理教材内容相近,因此并不陌生。三道题分别考查信息筛选、句意理解、整合推断能力。这符合这一类文章的阅读特点和要求。另一篇文章是散文,选取了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散文《老水车旁的风景》为测试文本,试题注重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写法、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如:

    8.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鲁迅《故乡》)

    9.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称呼变化的妙处。

    10.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从试题的设计来看,命题者着意引导考生进入文本,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例8是一道比较题,要求学生将课内学过的课文和课外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的作用。这样,从课内到课外,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例9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人物称呼的变化揣摩人物情感的变化,于细微处体味文章的妙处。例10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引导考生对文章蕴含着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试题的价值在于让学生能够学会着眼于全局去审视文本,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思想。

    五、写作试题重视人文导向,为考生提供了抒写真情实感的诗意平台

    2009年的作文题是:

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惬意”的含义是满意、舒服,愉悦。教材中九年级上的《林中小溪》和九年级下的《享受生活》这两篇课文都学到过“惬意”这个词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对考生的审题是有帮助的。“心中来”这一短语表明这种惬意的感觉应该是从内心发出的,由一个触发点引起的内心的感受。这个触发点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与“惬意”联系起来,就是要写受到某种触发而从内心产生了愉悦的感受。另外,题目中的“一丝”要求作文时要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写起,关注生活的细节,描写要细腻。

    《一丝惬意心中来》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美好的情感。“惬意”,传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生活中令人“惬意”的事很多,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而读书、学语文、写作文,本来就是很惬意的事情,甚至一首歌,一片阳光,一抹星辉,一泓清泉,一片绿叶,一袭花香等等都会给人带来丝丝快意。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写作文,也会信笔随心,流露真情。这道作文题的立意是阳光的,对教学的导向是正确的。

    《一丝惬意心中来》强调的是细腻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生活中些许的“惬意”,感受生活中丝丝缕缕的乐趣,从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的道路上,热烈的、让人欣喜若狂的愉快不一定会经常出现,但一丝丝的“惬意”会始终伴我们前行,因此,我们要“慢慢走,欣赏啊”,看看日出、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细腻而惬意的体验中将得到种种满足。如果这琐碎而细微的“惬意”,常萦绕于心扉,心中就会阳光遍地。

    《一丝惬意心中来》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体验,引导学生用诗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当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洋溢着浪漫诗意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诗意地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用微笑承受负重,让心胸豁达乐观,我们就会在芳菲满地的精神世界中感受生活的无穷乐趣。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我们的语文课需要诗意,我们的作文更需要诗意。

 

例题录入:admin    责任编辑:zhangj23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例题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江南汇教育网(WWW.SZZX100.COM)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47510号-1
咨询电话:0512-68030333 技术支持:13812660600(肖老师) QQ:3405894